經濟、就業、未來:我在台灣找到的留學替代方案

一、我的故事:從出國夢到留在台灣的選擇

Hi 我是Yvonne!畢業於北大公行系,由於興趣使然,在大學期間,參加各種活動,想探索自己的可能性,大三那年參加了教育部的社會企業與國際組織研習團,去了趟德國參訪,愛上了自由提問的環境,從此種下想出國留學的念頭。

想留學的念頭在我心中徘徊很久,但我遲遲找不到最想走的領域與方向,因此我選擇先累積工作經驗,一邊工作,一邊探索,從政府機關公務員、遠傳電信政府標案技術顧問,在確定了職涯方向,才正式準備了托福及申請文件。

二、留學申請準備過程

在我的年紀,同學們已經往更高的職位發展,而我認為,在目前的職涯上以及圓夢的角度上,我想畫人生第二成長曲線,因為沒有找代辦協助的關係,反而更容易去實際的審視哪些是適合自己的科系,決定申請MBA碩士,最後,我選擇留在台灣就讀交大Global MBA,以下是我的一些考量和心得:

  • 經濟因素:學費與生活成本

    MBA碩士在畢業後更著重於排名,而學費及生活上都是一個極大的投資,不論是對父母或是自己都是極大壓力,若靠自己還完貸款,無法確定何時可以還清,且碩士能申請的獎學金不足以填補好幾百萬的費用,留在台灣申請英語授課的MBA課程再搭配學校的雙聯制度,是最經濟的考量。

  • 就業前景:台灣 vs. 海外

    MBA碩士若在海外就讀,不僅要在在學期間盡可能經營人脈,找合適的切入口,同時也很受當地聘僱外國人的制度影響,若無法順利在當地找到工作,還清就學貸款上就是個極大壓力,再者自己一個人在海外摸索,的確會成長很多,但也要考慮到生活上及工作上的適應度,在台灣就讀,把network先建立起來,即便之後出國留學返台工作,可以達到雙倍的綜效。

  • 申請流程:簡單 vs. 繁瑣

    出國留學申請,要申請到足夠好的學校,英文程度的要求非常大,再者有許多的申請文件需要思考,以及申請上之後的當地生活該如何安排都是一連串的過程,而在台灣,申請英語授課的MBA碩士,相對簡單很多,且因為地利之便,若想實際知道老師的風格,約office hour或跟學長姐打聽都較為容易。

  • 個人發展:視野與挑戰

    當然,出國留學能帶來立即性的多元文化體驗和更廣闊的視野,但我發現,留在台灣一樣能成長,例如,參加國際研討會、跟外籍教授討論、跟外籍同學合作打國際比賽,系所也會開設與業界共授的課程,想專注不同的領域,修課都彈性也很大,試錯的成本也相對低,這些經驗讓我覺得國際化及實務導向在台灣也做得到,且就讀兩年後再出國拿二碩,在適應上也會相較立刻出去來得更穩妥。

三、給學弟妹關於留學的一些建議

  • 了解自己的目標:出國留學不是唯一的成功路,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問問自己讀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,答案會幫你找到方向。

  • 經濟現實 vs. 夢想:如果經濟壓力大,可以考慮獎學金或助學貸款,但如果負擔還是太重,留在台灣讀完研究所後再透過學校雙聯機制出國,未嘗不是個好選擇。

四、結語:先工作再讀研究所——讓選擇更明確,學習更深刻

  • 職場就像一面鏡子,能夠真實反映出我們的興趣、能力和需求,透過工作的歷練,我可以實際參與專業領域的運作,探索自己真正熱衷的方向,而不是僅憑課堂上的印象或想像來做決定。例如,我可能在工作中發現自己對數據分析特別感興趣,或者意識到自己在專案管理上有待提升,這些經驗帶來的洞察,讓我在選擇研究所科系時,不再是盲目的嘗試,而是有了明確的目標和理由。

  • 「先試後選」的過程,讓我避免了在不確定中浪費時間,也讓我的決定更貼近未來的職涯規劃,當我帶著工作經驗進入研究所時,我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入,有了實務背景,我能將理論與實際工作中的案例相互印證,讓學習不再只是停留在書本表面。例如,如果我在職場上曾處理過客戶需求的衝突,當我在研究所學習相關的理論時,我就能立刻聯想到過去的經驗,並思考更好的解決方案。

請先,才能留言
論壇
落點
面試
導師
人脈
幫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