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多數準備在國外念研究所的學生來說,Research Proposal(研究計畫書)往往是整個寫論文學術旅程的第一道關卡。更麻煩的是,不同大學、不同學院、甚至不同指導教授對於 Research Proposal 的規範都不一樣。有些要求你寫得像「小型學術論文」般詳細;有些只需要一份 2–3 頁的概念提案。再加上,許多留學生初來乍到,往往還沒完全確定自己的研究題目,就已經面臨繳交期限。
這篇文章將以留學生最常遇到的情境為出發點,帶你理解 Proposal 的核心架構,並教你如何用國外教授能快速理解的方式呈現研究內容。本篇為系列文章的「上篇」,著重於:
寫作前的準備
引言(Introduction)
文獻回顧(Literature Review)
下篇將解析 Methodology、實務規劃、倫理審查等更進階的內容。
教授不會一條條告訴你每段該怎麼寫,反而會更強調你是否閱讀官方說明文件(guidelines)。因此,在寫任何一句話之前,你必須:
國外學校的規定通常寫得很清楚,包括:
研究計畫需要的章節
字數、頁數限制
格式(APA/Harvard/MLA)
是否需要倫理聲明(Ethics statement)
Proposal 的評分標準(marking criteria)
在國外,大家習慣直接分享經驗,你只需要:
Email 問教授是否有 past proposals
向學長姐請教(尤其是同一個 program 的)
在圖書館 repository 搜尋 past dissertations / proposals
如:UCL、LSE、NYU、UBC 等學校都有公開資料庫
這點很重要。 Proposal 通常強調:
觀點清楚、直接、不繞圈子
段落有明確 Topic Sentence
論述要 evidence-based
引文格式需完全正確
熟悉這些寫作習慣,能大幅提升教授對你 Proposal 的第一印象。
✦ 碩士研究計畫書常見結構
不論人文社科、商學院或工程學院,大部分國外大學的 Research Proposal 都會包含四大部分:
Introduction(引言)
Literature Review(文獻回顧)
Methodology(研究方法)
Practicalities(時程、預算、可行性評估等)
本篇會聚焦在前兩項。
✦ 第一部分:Introduction 引言
引言的功能很簡單:
讓教授在第一分鐘就理解你研究什麼、為什麼重要。
一份清晰的引言通常包含四個元素:
這部分要用「讀者也能理解」的語言組織內容:
說明你的研究議題在國際、產業或學術上的重要性
定義任何可能讓讀者困惑的關鍵字
尊重知識差異:避免預設讀者了解論文中的設定情境
這裡是教授最重視的部分之一。他們想看到:
具體問題
來自文獻的支持
研究缺口(Gap)
不是模糊或泛泛而談的主題
📌 常見寫法:
“Existing studies 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largely examine large enterprises or well-established corporations. However, less is known about how small and medium-sized businesses navigate organizational change under rapidly evolving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s.”
你必須說服教授:
為什麼這個主題值得花時間寫?
誰會從中受益?
學校管理者?學生?跨國企業?研究者?
對理論或實務有什麼貢獻?
這部分國外教授通常希望看到「清楚的 value proposition」。
國外的寫法通常非常精準:
Aim:一句話概括研究的最終目的
Objectives:3–5 個具體步驟
Research Questions:使用清楚的陳述句,不含模糊字眼
📌 小提醒
許多英美系研究所會把這一段放在 文獻回顧後,因為他們更重視 “Research Questions must emerge logically from the literature”。
務必依照你的 program 的指引調整。
✦ 第二部分:Literature Review 文獻回顧(留學生最需要補強的地方)
文獻回顧的核心目的只有一句話:
證明你了解前人做了什麼,以及你的研究如何補上空白(Gap)。
教授非常討厭「逐篇摘要」的寫法,他們希望看到:
整合
比較
批判性思考
以研究問題為主軸的敘事
建議分三層次書寫:
介紹你的研究所依據的主流理論或模型
���明為什麼適合你的研究
清楚引用國際學者的文獻
在國外,這部分通常是教授最快「判斷你準備程度」的指標。
整理最相關的前人研究,重點放在:
研究情境(國家/族群/產業)
研究方法
發現
爭議或不一致之處
避免像常見的「一篇一段式文獻摘要」,更偏好:
主題式、概念式分類
文獻比較(compare & contrast)
指出趨勢或研究主流
這是文獻回顧最重要的一段,也是教授評分時最關鍵的地方。
你必須清楚指出:
目前研究缺乏什麼?
現有研究的侷限是什麼?
為什麼需要你的研究來補足?
這段應該是「導向你的研究問題」的收尾。
✦ 下篇預告:Methodology、Ethics、時程規劃全解析
到這裡,你已經掌握了國外研究所常見的 Proposal 前半段結構。
下篇我們會分析:
如何撰寫 Methodology(質化?量化?混合方法?)
必備的 Ethics Considerations
Proposal 是否需要 budget
如何寫出專業的時間規劃(Gantt Chart)
最後的 submission checklist
協助你順利通過指導教授或課程審查。